夕岚谈少儿古筝启蒙教学

    针对少儿的古筝启蒙教学,我觉得“点燃兴趣”是一个最为关键的点,多数孩子是第一次接触一门乐器,他们平时只是偶尔听听儿歌,然后跟着哼哼唱唱,很轻松,不卖力,因此只觉得音乐的有趣和好玩,并不知道创造音乐是一件需要投入精力的事情。一旦没有爱上一门乐器,没有爱上用自己的小脑、双手去实践音乐,孩子对弹琴这件事迟早会敬而远之。如果教师只管专业知识的传授,家长只顾要求孩子按部就班练琴,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鲜活的好奇心就会逐渐黯淡下去,以致买回家的琴积灰,学业荒废,这不是违背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初衷么?

    我们小接受作文训练,人人都要参与作文考试,却并不是为了人人成为文学家,而是掌握灵活多样的表达能力,积累丰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素材,这样以后和别人的交流才会不枯燥,思维才会不单一,还能拥有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经验以及精神乐趣的能力。

    同样,我们接受音乐教育,在学校里学唱歌,校外报乐器班,不是人人都要成为音乐家,而是要接受一种美育——音乐美的教育。

"Oh! mio babbino caro" (贾尼·斯基基 - “哦!我亲爱的爸爸”) ((From "A Room With A View"))Renata Tebaldi;Orchestra del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Lamberto Gardelli - Hollywood Classics: Music From The Movies\

    说教是人的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可是我们都不那么喜欢听,常常左耳进右耳出,如果用美妙的音乐唱出来,你会一下子记住它的歌词,潜移默化也会接受它的内容。就连最讨人嫌的威胁和逼迫,用动人的歌声唱出来也会将人感化,比如普契尼的《哦,我亲爱的爸爸》,如果不看歌词翻译,只听音乐旋律,你会以为它说的是什么美丽的田园、蓝蓝的湖水之类,可它其实在说一个少女恳求乃至威胁父亲同意她与一个小伙子的婚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在音乐中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神农时代流传着一首农事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先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的经验,皆是哼唱出来,以深深印在脑子里,再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猎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歌谣。《吕氏春秋·古乐》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可见早先人民的劳动生产活动都与音乐密不可分,可以说音乐陶冶他们的性情,让日复一日的劳动充满律动。我国最早一部诗集《诗经》,包揽人世万象,也是唱的,和当时的百姓以及统治者息息相关。我国唐宋时的许多诗词也是流传于市井坊间的歌曲,和当时的百姓以及统治者息息相关。

    我记得初中时背白居易的《观刈麦》,那首诗太长,描述的农事场景纷繁复杂,且我并没有过切身体会,背起来殊为头大,背着背着,我唱起来,发现唱出来特别好听,于是我把它编成一首歌,一趟早自习就把它完整背下来了。

    音乐是比文字更感性和直观的语言,掌握音乐的密码,孩子们的大脑会更加有灵性,识记知识会更轻松,不过音乐赠与他们最主要的福利是——拥有感知美的能力,拥有较高品位的审美力,拥有让生活变得更有美感、质感、精致感的能力。而这不会比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更次要,想必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无不能体会到审美的重要性吧?成为一个有气质有美感的人,比任何外在的物质奖励都能带给你持久的幸福感。

    故而,我们在少儿古筝的启蒙教学中,一定不能抱着急功近利赶紧学完了考级的想法,孩子性格虽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处于一个需要积累感性体验的关键阶段,他们对音乐美敏感与否,就在于这个阶段的教育了。少一点刻板的对对错错,多一点有趣的好听好弹,会对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甚至,有心的家长可以在家多给孩子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简单的古典音乐,我在这里推荐我的古典音乐启蒙曲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一个小的参考,我就是在音乐的熏陶里长大的,所以学习乐器不是那么枯燥,自己听过的曲子可以随手弹来。当然,我所说的在音乐教育中不与孩子讲太多大道理,不等于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施与德育,在坚持做完一件事再玩还是做一半觉得难就放弃的问题上,我们还是要给与孩子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我将分二十节课时来教会孩子弹奏四首简单动听的儿歌,平均每四节课时学会完整弹奏一首儿歌,并在此同时初步学习古筝的简单指法(托、抹、勾、颤音、小撮、短刮奏、按音4),而不设计难度较大的指法(大撮〈对儿童手掌长度有较高要求〉、滑音(对手指骨骼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以及四点和摇指等综合性强的指法),除此之外还会初步了解音乐美学——强弱规则、快慢规律,我想在儿童幼龄时期就陶冶其对音乐性的感悟,让他们在一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就懂得要在演奏时做情感的投入,这样,以后无论手指技术达到怎样的程度,都会有音乐性技术的加成,即不会让别人觉得“技巧是不错,可音乐听起来就是没有灵魂”——那是因为他们只经受手指技术的训练,没有经历音乐技术的训练。

    我在安排这些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到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尽最大的努力将每一课时的内容拆到最细小、最基本,每一课的新知识点不会超过两个,而且后面的课会时不时地重复前面的一些知识点,这样,简单的知识更容易融入孩子的头脑里,也更容易使教师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同时,希望能与家长充分沟通,彼此分享自己的教育感受、孩子在家校的各种变现,期待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

评论0条评论

    潇湘夕岚+关注

    古筝/编曲/作曲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