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渔舟唱晚》创作的故事


    翻开各种考级教材,在筝曲《渔舟唱晚》的作者栏里都写着“娄树华曲”“曹正译谱”,而筝界一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即《渔舟唱晚》是金灼南作曲,这两种说法都持片面,因为,《渔舟唱晚》的诞生是经过好几个人之手,并且和民间音乐的创作息息相关,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两个人名就能概括。要了解它的创作经过,需要从一个人开始,这个人就是金灼南先生。

    1882年,金灼南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书香音乐世家,家里都是搞音乐的,爷爷金长安,是晚清的生员,擅长弹古筝;父亲金克俭,是晚清的贡生,后来弃官务农一段时间又选择了做生意,受爷爷影响也好弹古筝。除了古筝,家里还有其他丝竹乐器,家学渊源如此,金灼南从小就精通音乐,长大后在设馆教学维持生计的同时,继续研习筝乐。1912年,目睹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带着对新时代的希冀,借渔人的幸福生活谱写成了《渔舟唱晚》。



(金灼南先生《渔舟唱晚》附记手稿早期工尺谱)


    于是,《渔舟唱晚》作为一首筝曲,首次出现在古筝的历史上应是始于金灼南先生。《渔舟唱晚》题意源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之千古名句。据其手稿这首曲子的原意是:“首段描写渔夫在夕阳晚照的时 风清浪静,市鱼沽酒,既醉且饱,扣舷而歌,有悠然自得的意致;二段写回忆封建专制的时候,受到的压迫摧残,有伤感的情怀;三段描写天空地阔,鸢飞鱼泳,仰观俯察,触景生情,有兴致活跃的景象;末段以潺湲流水作结”。作曲的素材来源于山东地区民间乐曲“老八板”,包括《双板》、《三环套日》(《双板》的衍生体)和《流水激石》,金灼南的《渔舟唱晚》继承了山东民间音乐而有所扩展,而这些民间音乐今日难以考察和聆听,《渔舟唱晚》保留了这些民风余韵,金灼南先生功不可没。虽然民间音乐向来是由一些不留姓名的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出来的,然古今中外音乐的创作本来就是建立于前人的传统上,不少作曲家的创作模式就是搜集民间素材加以发扬光大,没有他们的集大成式提炼升华,多少民间音乐的精髓会湮没得无处寻觅?所以,称金灼南为筝曲《渔舟唱晚》的原创者无可厚非。

    但若事情仅发展到此,我们今天或许还见不到《渔舟唱晚》。一段复杂的缘分,将《渔舟唱晚》和20世纪初北京西单的道德学社牵扯在一起。1916年,一个名叫段正元的四川人带着“天下大同”的理念来到北京西单头条胡同六号创办了道德学社,他四海广收弟子,四处游说军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军界政要都尊敬他,请他讲述治国兴邦之道,却都只是听听,感慨一下而已。段正元这个人像不像春秋时代游说列国的孔丘?就是这么一个理想近于空想的圣人,为不久后《渔舟唱晚》从金灼南手里传向其他筝人乃至不断改善成型走向全国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平台。

    与金灼南差不多算一代人的魏子猷,出生于河南遂平县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从小跟随民间艺人学习丝竹管弦,略去仕宦经历不谈,1925年,他携全家迁往北平,并进入道德学社教古筝,同时和其他文艺人士切磋技艺。而金灼南的姑姑是前清户部主事傅秉鉴的子媳,举家居京,金灼南在20年代左右也经常到北京探亲,并借机进行筝艺交流活动,经在道德学社任职的同乡金以坡引荐,和在此任教的魏子猷互相切磋筝艺,并把自己谱写的《渔舟唱晚》传授给了魏子猷。

    就在金灼南和魏子猷你来我往的那段时间里,有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刚离家出走到道德学社打工的文艺青年——娄树华,见到比自己年长二十来岁的金灼南,他谦恭识礼,虚心拜师,先是到金灼南家里学习了两段《渔舟唱晚》,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停止了跟金灼南的学习,而师从了魏子猷。在魏子猷那里,先熟读乐谱,再行操缦,读一曲、弹一曲,扎扎实实地学了一套河南派的功夫。师徒俩对金版《渔舟唱晚》的前半部分进一步加工,增加了由连续模进乐句组成的后半部分。道德学社期间,魏子猷还将《渔舟唱晚》传授给琵琶家程午嘉先生。程午嘉不知金灼南,只知魏子猷,可以想见,在北平和老家之间来回跑动的金灼南,与长期居住北平投身道德学社的魏子猷,后者对《渔舟唱晚》的传播力度更大。


    经魏子猷和娄树华改编后的《渔舟唱晚》,艺术性更加丰富,更具有可听性,连金灼南先生听了后也表示比原曲更明快也更完整了。谦虚低调的金灼南先生在教授筝谱时,从不署名,以致只有身边了几个学生明白《渔舟唱晚》是他首创的,其他人都困惑此曲来历。

    到了1936年,年过花甲的魏子猷开始赴欧美各国演奏,将《渔舟唱晚》传播到国外。又一个对音乐有天赋的年轻人曹正由家乡辽宁省新民县赴北平参加民间社团道德学社工作,被娄树华发掘了天分,收为学生,教授了《渔舟唱晚》。曹正将娄树华传授的工尺谱译定成简谱,收录于《曹正演奏谱——中州古调筝曲选集》,并署名“玉田娄树华曲”,此谱集流传面广,很快筝界人人尽知。曹正又将此曲传与学生蒋萍,蒋萍后来在《古筝演奏法》里说此曲是娄树华先生根据山东乐曲《归去来》所改编,后经曹正先生整理。我觉得这里有个疑点,为何曹正不知此曲和金灼南的关系,甚至也不提魏子猷,直接把创作名给了老师娄树华?蒋萍受曹正影响只知娄树华和曹正与此曲的关系情有可原,可他据何得出此曲根据《归去来》改编?山东乐曲《归去来》今已无迹可寻,只有曹正先生《古筝书谱·序跋集》里提到过“他(娄树华)从山东筝友韩明魁先生学得古调《归去来辞》”。所谓“《渔舟唱晚》根据《归去来辞》改编”的误传,可能跟这段经历有关。至于到底怎么回事,是个谜。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弹到的《渔舟唱晚》,无论订谱的曹正先生还是改编者娄树华、魏子猷先生都是功不可没,而从不宣称自己是原创者的金灼南先生也真的不该如此被人遗忘,希望新出版的古筝谱教材上对筝曲《渔舟唱晚》可以更加全面地标注“金灼南作曲,魏子猷、娄树华传谱,曹正译定”。通过对《渔舟唱晚》创作、传承过程的梳理,我们足以领略前辈们对民间艺术保护发扬的辛勤严谨、他们与时俱进的优秀艺术创意、以及我国传统音乐跨越时光的生命力。


评论0条评论

    潇湘夕岚+关注

    古筝/编曲/作曲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