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琛筝乐作品 | 刘文佳古筝独奏音乐会即将启幕



秦文琛筝乐作品 刘文佳古筝独奏音乐会


6月16日,中国当代作曲家秦文琛教授创作的8首筝乐作品,将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隆重上演。


整场音乐会的古筝独奏,由古筝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刘文佳担纲。同时,此次音乐会邀请指挥家陈琳教授,携北京当代乐团及多位国内外优秀的独奏家联袂演出。音乐会还将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演奏家兰维薇副教授,为整场音乐会导聆。


在作曲家秦文琛的创作中,体现着节制而又宏大的生命张力。他希望打破中国民乐创作多年以来在音乐语言、艺术趣味以及技术方面的表达惯性,展现民乐的无限可能。


作为演奏者,刘文佳的演奏是纯粹而执着的。在筝乐古往今来的流变中,力图寻求一份沉静的表达。她的音乐语言中秉承对传统的笃敬,以及对现代性的深刻思索。


中央音乐学院 歌剧音乐厅


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19:30


曲 目 介 绍


1、《偃月赋》(1993)/ 10’


 ——为两支竹笛与古筝而作


古筝:刘文佳


竹笛:李乐 段瑞


月,常常被中国古代文人视为玉洁冰清的象征。《偃月赋》的创作之初,受萧绎所作《月赋》中所绘意境的启发,如“白露暖空,素月流天”、“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声林虚籁,沦池濊波”….  该曲采用主题核心音变奏的手法来展开,变奏的段落之间用同音相间隔, 完整的主题则出现在乐曲的尾声,由两支竹笛奏出。


2&3、《日出》《冬》(2010)/ 8’


——为两架古筝和笙而作


古筝:刘文佳 张佳康


笙:郑杨


《日出》《冬》均选自《向远方----为中国民乐而作的30首室内乐曲集》。 


《日出》是由很多“音响色块”组成的。这些“色块”大多由古筝引发并传递给笙作延展,由此形成了连续不断地色彩传递,像灿烂的光芒突破地平线,迸发而出。


在《冬》中,古筝温暖的音色浸在由笙演奏的广阔而冷色的旋律线条中,表现出在巨大的孤寂中蕴藏着温暖的情感。乐曲力求以极简的材料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4、《太阳的影子Ⅳ》(2000)/ 11’


——古筝独奏


古筝:刘文佳


为独奏古筝而作的《太阳的影子Ⅳ》共有五个部分:籁――长调――静谧与光--行云――弦子上的歌。(演奏时,段落之间并不停顿)这五个部分有各自不同的意境,而每一个部分又都和数字“9”有关。比如:在第一部分:“籁”中,共有36(4×9)个声响,色彩各异。 


《太阳的影子Ⅳ》仿佛是一首童年的梦幻曲,有些情景稍纵即逝,再也无法找到。在“静谧与光”和“行云”中,古筝应用了很多特殊的奏法,有强烈的光感。“弦子上的歌” 模仿了蒙古四胡抹音的奏法,强调其民间和古朴的韵味。


5&6、《吹响的经幡》 《风中的圣咏》(2011)/ 17’


——古筝独奏


古筝:刘文佳


选自《向远方—为中国乐器而作的30首作品集》。《吹响的经幡》和《风中的圣咏》是为独奏古筝而作的姊妹篇。两首作品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定弦——即将古筝的21根弦调成了带有微分音的单音, 这些音在四个八度的范围内被分成了五组。与此同时,在琴码的左边还获得了一组完整的西方早期教会调式音阶,这一调式的中心音恰好与琴码右边的单音相同。由此一来,琴码的右边是具有喇嘛教音响特征的单音音群,而琴码左边则是具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教会调式音阶。这种音高关系的巧合以及创作思路的独特性使这两首作品在古筝音响方面具有颠覆性的突破。


《吹响的经幡》在音高上侧重于琴码右边的单音。全曲用琴弓拉奏,古筝也因此获得了非常丰富的音色变化。拉奏不仅能获得拉弦乐的柔韧性,还具有了铜管乐器的张力和气势,加之微分音之间产生出来的“扩张感”,使该曲具有了一种强烈的喇嘛教的音响色彩。


《风中的圣咏》的音高材料主要源于琴码左边的教会调式音阶。该曲除了纯净的宗教音响外,还有一种模糊、神秘的“合唱声”贯穿于全曲。这种“合唱声”是由左右手同时用手掌扫弦而获得,它时隐时现,与琴码左边明确的调式旋律形成了对比。


7、《落满天空的阳》(2016)(首演)/ 12’  


——为两位演奏家和一架多声弦制筝而作


多声弦制筝:刘文佳 李良子 


选自《向远方—为中国乐器而作的30首作品集》。


乐曲开始,零星的声响从寂静中升起,营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音响空间。随着声响的逐渐增多、由远及近。在一个“光芒主题”的引导下,两位演奏家奏出极其丰富、灿烂的音响,似天地万籁。乐曲的尾声,“光芒主题”持续出现,并引导着音乐重归寂静。


8、《合一》(1998/1999)(中国首演)/ 12’


——为古筝与室内乐队而作


指挥:陈琳  古筝:刘文佳


北京当代乐团


大提琴:莫漠


小提琴:王温迪


中提琴:李孟真


长笛:柯雅娜


双簧管:郑典


单簧管:杜思考


打击乐:张啸驰 张杨洋


作品中,作者试图将几种不同的因素相结合,通过对比、变化的手段,表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趣味。作者将中国传统音乐中节奏递减或递增的因素扩展到了其它的方面,比如速度。《合一》前半部分的速度变化为48—56—64—68—60—54—48—42,它是一个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这个变化也同样体现在音高和节奏方面。


此外,贯穿全曲的唱腔(所有的唱段均由演奏家完成)也是该曲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乐曲结构的重要支柱。唱腔的三大部分从开始的有曲调感而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念白和吟唱,第三部分则是吶喊。


古筝作为一件传统的中国乐器,在改曲中既保留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同时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新的色彩性的奏法。


作 曲 家 介 绍




秦文琛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秦文琛是备受关注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意大利《音乐路径》评论他为“当代管弦乐界的杰出作曲家,其作品可以被视为东西融合这条富有发展潜力道路上的一个参照点”。近年来,包括柏林交响乐团、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华沙之秋国际音乐节、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法国国家电台、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众多国内外乐团、音乐节和电台委托秦文琛创作,已有近百支国内外乐团在世界范围广泛上演过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国Intercontemporain乐团、德国Recherche现代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意大利Antidogma欧洲现代乐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荷兰新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交响乐团、瑞士凤凰室内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韩国现代乐团(CMEK)、波兰华沙爱乐—国家交响乐团和众多的中国乐团。很多重要的国际音乐机构,如德国北部电台(NDR)、德国西部电台(WDR)、法国国家电台(Radio France)、瑞士电台、柏林电台(RBB)、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BR)、奥地利国家电台(ORF)以及数量众多的国际音乐节都安排了秦文琛的作品上演。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际之响》(2001)、《五月的圣途》(2004)、《对话山水》(2010)、小提琴协奏曲《山际线》(2012)、古筝与乐队《彼岸的回声》(2015)等管弦乐作品20余部;《合一》(1998/99)、《地平线上的五首歌》(2005)、《太阳的影子》(1987~)系列、《唤起记忆的声音》(2006~)系列等室内乐作品40余部以及《向远方——为中国乐器而作的30首作品集》(2010/11)等等。


所获荣誉包括: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政府津帖”“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宝钢优秀教育奖”以及 “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等等。


秦文琛是国际著名的音乐出版社Sikorski Musikverlag的签约作曲家,其全部作品由该公司出版并在全球代理。


秦文琛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在上海音乐学院曾师从朱践耳、许舒亚等教授学习作曲, 1998年至2001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由中央音乐学院公派赴德国随Nic.A.Huber教授学习。


独 奏 家 介 绍



刘文佳


古筝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弹拨乐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古筝表演艺术研究方向在读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院校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银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作曲比赛银奖,也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入选湖北省舞台艺术工程百人计划。


刘文佳自幼习筝,199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3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本科,2007年被推荐为中央音乐学院免试硕士研究生,200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师从王中山教授、李萌教授。近些年来,刘文佳致力于现当代筝乐作品的创作、演奏、推广和研究工作。她与多位当代著名作曲家合作首演、录制了一批优秀的筝乐新作品和民族室内乐作品,举办了多场个人独奏、师生现代筝乐作品音乐会,并多次应邀在全国范围举办学术讲座,传播新音乐创作及演奏理念。她曾多次以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的身份出访欧洲、美洲及亚洲各国,在国际、国内重大音乐节中演出古筝独奏、协奏作品。她创作有《水墨淡彩》《飘风离兮,天地一沙鸥》《生·音》等多部民族器乐作品和筝乐剧场作品,出版有个人演奏暨作品专辑《阑隐花珊》,个人演奏专辑《自鸣》《生长》《流水》《暖春》。


刘文佳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曾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艺术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研究论文。2013年刘文佳组建了无界筝乐剧场,探寻古筝表演艺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多元性。将文学、戏剧、视觉、舞蹈肢体等元素与筝乐主体相融合,几年来推出了多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原创作品,出版有原创剧场作品专辑《欲望的废墟》《剧场对话》。



指挥


陈琳


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专业教授、中国指挥学会副会长。


作为新一代中国指挥,陈琳活跃在全国的各个重要舞台上,与中国领先的乐团及歌剧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中国爱乐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湖南交响乐团等;同时与国际众多音乐团体有过成功合作,其出色的音乐才能受到诸多国际著名音乐团体及音乐节的青睐,其中包括日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法国广播爱乐乐团、波兰西里西亚爱乐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具有悠久历史的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称其为“不可多得的优秀音乐家”。


1996年,陈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在学期间便以优秀的才能得到广泛关注。2000年受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推荐,免试进入美国顶尖的坦格伍德音乐节学习,并取得了伯恩斯坦奖学金。1999年至2003年间三次入围法国贝藏松指挥比赛决赛。2007年,在波兰卡托维茨举行的第八届菲黛尔伯格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取得“银指挥棒奖”,以及“波兰著名作曲家西曼诺夫斯基作品最佳指挥奖”两个奖项,被当地媒体盛赞“指挥技术精湛,指挥风格挥洒自如,将成为国际乐坛的一颗新星”。


2003年起,陈琳担任小泽征尔音乐塾助理指挥,参与了多部歌剧的排演,并担任2005年音乐塾中国巡演指挥,大获成功。2006年作为客席指挥被邀请参加日本著名的松本斋藤秀雄纪念音乐节,指挥了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多场音乐会。2011年受邀于中央歌剧院,排演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中文版(中国首演),成为她指挥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同年小泽先生由于健康问题取消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陈琳接替小泽先生,成功指挥了其中部分音乐会。2013年,陈琳再度受小泽先生之邀指挥日本斋藤秀雄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其炉火纯青的音乐表达与干净利落的指挥风格获得大量好评。2015年再次受邀与中央歌剧院合作,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2014年至2016年,受台湾创世歌剧团的邀请,指挥演出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其对戏剧结构的纯熟把握与丰富的歌剧工作经验受到了业内外一致赞赏。


陈琳不仅艺术造诣深厚,且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丰富的舞台经验,以推广中国当代音乐为己任,多次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祖国发声。2018年1月,陈琳受茱莉亚音乐学院指挥兼音乐史教授乔尔•萨克斯(Joel Sachs)之邀赴美参加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聚焦”音乐节闭幕式,于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执棒茱莉亚学院管弦乐团演奏了郭文景、陈其钢、朱践耳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其深厚的音乐素养、纯熟的指挥技术以及对中国风格的准确把握受到了一致好评;同年10月再度赴美,在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斯特恩厅举办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新作品音乐会中担任指挥,再次将中国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介绍给美国听众,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2019年又与哥本哈根爱乐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 “熊猫组曲”《玺徙喜》世界首演音乐会,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将作品中生动的中国风格、复杂的作曲技法以及中西方乐器的巧妙结合演绎出独特的东方底蕴,赢得海外华人及专业人士的一致赞赏。2017年陈琳参与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创办,该乐团现已成为一支高质量、国际化的职业乐团。2020年为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携乐团录制了贝多芬音乐的专辑。


作为乐队指挥专业教授,陈琳也致力于青年音乐家的培养。自2004年留校任教以来成绩突出,培养的指挥专业学生屡次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2016年创办青年音乐家培养计划,并担任艺术总监。



导聆:兰维薇


兰维薇,琵琶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获台北第七届海内外琵琶协奏曲大赛第一名。常年以高度的热情致力于新音乐的推广,20年来经她首演的琵琶独奏、协奏和室内乐作品逾百部,代表作有:秦文琛《琵琶辞》、《行空》;贾国平《碎影》、《潋滟》、《流韵》、《风越苍茫》;唐建平《木本写真》;姚晨《思凡》、《琵琶弹戏——西厢记三折》;高平《云戏——琵琶与钢琴二重奏》;文子洋《掬涛映华年》;张一兵《汉字》;苏潇《莫愁》;向民《印象:戏》、《丝韵》;陈晓勇《距离对话》;王燕樵《清水湾印象》;胡小鸥《火焰·幻觉·本能》;史付红《山海》;王斐南《倾城》;杨勇《九弦上》;李滨阳《呼吸II》等。


作为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她的演出足迹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定期与欧美多个现代乐团合作,加拿大的New Music Concerts新音乐团三度为她举办琵琶室内乐专场音乐会,爱沙尼亚Eesti Kontserts国家演出公司与ERP唱片公司四度为她举办音乐会。她还同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墨西哥OFUNAM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弦乐团、加拿大KitchenerWaterloo交响乐团、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成都乐团、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琵琶协奏曲,此外,还与河南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台北“小巨人”丝竹乐团、南京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等持续合作多年。合作过的指挥家有俞峰、谭盾、张列、林涛、王甫建、姜金一、刘沙等。


2009年成为爱沙尼亚Estonian Record Production签约艺术家;2009年成为荷兰Atlas Academy艺术家和Atlas Ensemble演奏家;2011年成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演奏家。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获得第六届、第七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一等奖。


演 奏 家 介 绍




竹笛:李乐


李乐,青年竹笛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竹笛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外聘竹笛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委员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竹笛)博士(在读)。


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竹笛第一名。


2009年金钟奖竹笛金奖得主。


六岁随父学习竹笛。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于著名笛子演奏家刘含有、张永发、辛正奎、詹永明、王次恒等教授。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戴亚教授。


近年来,曾应邀与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英国皇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民族室内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担任竹笛独奏,并多次录制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等节目。


曾在《陈情令》、《赤壁二》、《龙门飞甲》、《洛神传奇》、《新射雕英雄传》等电影电视剧作品中担任竹笛演奏。


2012年被天津音乐学院选为“优秀青年教师计划”中的一员。2014年获批“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2015年获批“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笙:郑杨


郑杨,北京乐器学会笙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民族乐团青年笙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学士、硕士,先后师从于张晓东、袁永昌、杨守成教授,是北京民族乐团2018年引入的优秀人才。


曾首演、录制笙新作品百余部。作为笙独奏演奏家,参演“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杭州音乐节、杭州现代音乐节等国内外知名音乐节。携手华沙爱乐乐团、墨西哥UNAM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等国内外乐团,与俞峰、张国勇、谭利华、许知俊、王甫建、陈琳、林涛等著名指挥家合作,在卡内基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等国际著名音乐厅演奏笙协奏曲。


由她公演的笙协奏曲有:秦文琛《云川》《大地音诗》;贾国平《万壑松风》;谢文辉《2049》;郑阳《江河万古流》;吴彤《天地人和》;李博《忆雪》;王时《传统笙协奏曲》;刘卓夫《笙鸣远扬》等。入选新锐演奏家项目,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笙鸣远杨——郑杨笙独奏音乐会”。


出版物:


《风籁——郑杨笙演奏专辑》;数字专辑《乐典:笙——郑杨》;《Pilgrim-郑杨笙现代作品音乐会》;创作笙独奏《风籁》《幕·晴》《暮冬赋》等作品。


曾荣获:2013年文化部 “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评奖” 最高演奏奖。2014年文化部 “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比赛(文华奖)”小型民乐室内乐组 演奏奖。2016年“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 金奖三项获得者。



古筝:李良子


李良子,中央音乐学院学士、硕士,导师李萌教授。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访问学者。现任教于中南民族大学。


她的音乐创作曾在2011年“中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民乐(弹拨)作品比赛”中获银奖;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在德国Hochschule für Musik Freiburg举办讲座音乐会。她合作过的乐团有:Con Tempo Beijing(北京现代室内乐团),德国Zafraan Ensemble;E-Mex Ensemble新音乐乐团,奥地利Windkraft Ensemble新音乐乐团,荷兰Atlas Ensemble新音乐乐团,新加坡鼎艺团等。



古筝:张佳康


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博⼠⽣导师李萌教授。


2009年以专业第⼀的成绩考⼊中央⾳乐学院附中,2015年保送升⼊中央⾳乐学院本科, 2019年保送攻读中央⾳乐学院硕⼠研究⽣。


曾多次与北京现代室内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参演北京现代⾳乐节、北京国际室内乐⾳乐节、北京青年艺术节、上海当代⾳乐周等⼤型艺术活动;多次受邀演奏中央⾳乐学院“中国ConTempo作曲⽐赛获奖作品展演”获奖作品。2021年6月参演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同年12月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参演全国政协茶话会文艺演出。


曾荣获:2021年获第⼗三届中国⾳乐⾦钟奖古筝⽐赛⾦钟奖。2019年获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电视⼤赛”成年弹拨组决赛第六名;“敦煌杯”第五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赛古筝专业A组金奖;第三届“金芙蓉”⾳乐⽐赛古筝⽐赛银奖。2013年获中国⾳乐国际⼤赛(德国·汉堡)民族器乐⽐赛专业青年组金奖;“翰雅杯”⾸届中国古筝艺术传统流派及民间风格作品演奏邀请赛福建流派最佳演奏奖;2010年获“锦绣筝程”全国青少年古筝艺术节全国总决赛专业组金奖。



竹笛:段瑞


段瑞,河南信阳人,五岁习笛,青年竹笛演奏家。


2022年保研升至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袁非凡教授至今。


曾荣获:


2014年7月获第三届北京竹笛邀请赛专业少年组金奖。2017年6月获“京津冀地区民族吹管乐器及打击乐器演奏邀请赛暨北京市中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比赛”笛子组金奖。2017年8月个人演奏笛子独奏曲《水落花》(吹管乐器组 少年A组)入围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化艺术院校奖),即中国政府舞台艺术领域最高奖——文化部“文华奖”。2020年6月荣获第五届北京竹笛邀请赛专业青年组金奖。2022年7月荣获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活动职业组青年A组“未来之星”称号。2022年7月荣获首届国民教育大会展演职业青年A组特金奖;同年荣获首届“普乐奖”职业青年A组金奖。2023年3月参加第十五届“炎黄杯”民族管乐独奏作品作曲比赛,演奏曲目《巫·峡》、《彼岸恒途》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两首曲目均获得最佳演奏奖。


学习之余,数屡参加并活跃在院、校、科室等举办的艺术实践与重要演出活动的舞台上,曾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综艺频道、经济频道、音乐频道、北京电视台以及上海世博会的演出活动等。




大提琴:莫漠


大提琴演奏家莫漠的演奏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包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纽约斯堪的纳维亚音乐厅、巴黎枫丹白露宫殿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厅举办的独奏音乐会,以及在美国纽约州、罗德岛州、佛尼吉亚州的多座城市的巡回演出。


作为独奏家,莫漠已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美国波士顿亚裔青年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奏大提琴与乐队作品。其对作曲家陈其钢为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逝去的时光》、谭盾为大提琴和多媒体而作的《地图》及《武侠三部曲》等优秀中国作品的诠释,得到了作曲家以及听众们的一致好评。莫漠也曾获得包括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大奖、库恰文斯基音乐基金会青年艺术家大奖等多项大奖。



长笛:Clara Novakova (柯雅娜)


Clara Novakova 出生于捷克布尔诺(Brno)的一个音乐家庭。她在丹麦及意大利学习多年后,继续在斯图加特的科隆音乐学院跟随K. Schochow教授学习,后来她搬到巴黎,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跟随M. Debost教授深造,并于1988年毕业。


在此期间她多次在国际比赛中夺冠获奖,包括Palmi, Ancona, Stresa, Rotary-Preis Stuttgart, Darmstadt Stipendiumpreis的舞蹈团奖和职业音乐奖。1988年至2006年间,她在巴黎室内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担任首席长笛演奏员,她经常作为独奏家在最重要的场所和节日进行演奏,(包括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纽约卡耐基音乐厅,香港市政厅剧院,洛杉矶大剧院、马德里国家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厅,布拉格之春,圣塞巴斯蒂安……)以及参加来自法国、西班牙、捷克共和国和中国(上海,北京和香港)的各种室内乐和新音乐乐团。


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巴黎的 Conservatoire G. Bizet音乐学院和瓦伦西亚(西班牙)任教多年,并欧洲、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亚洲举办大师班。1997年开始,她在捷克的各种夏季学术活动中教授长笛、现代演奏技巧及即兴演奏。目前她任教于中国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双簧管:郑典


郑典,中央音乐学院双簧管专业在读博士。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四年级,2012年入选“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BOB)”,2015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本科,2019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2022年以管弦系专业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成为中国首位双簧管博士生。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双簧管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双簧管演奏家金京春学习双簧管。


曾获“傅成贤音乐纪念奖”奖学金、中国宋庆龄古驰音乐基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曾连获两次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第七,第八届“青年音乐演奏家国际比赛”管乐最高特等奖;“第二届亚洲双簧协会国际双簧管比赛”青年组第二名;中央音乐学院第15届管乐室内乐木管独奏比赛双簧管独奏一等奖。


曾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2018年至今,多次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参演音乐季以及室内乐演出。2013年至今年,已举办15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单簧管:Vasko Dukovski (杜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Vasko Dukovski(杜思考)是活跃在纽约以及世界各地的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以及教育家。曾获得南京艺术学院“外国专家先进个人”、华盛顿特区UMD奖,被授予“40 Under 40 Successful Macedonians in the USA”。


Dukovski毕业于纽约茱莉亚学院,师从Charles Neidich教授与Ayako Oshima教授,曾先后担任茱莉亚学院、纽约皇后大学、长岛艺术学院的单簧管教师,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三十余场,足迹遍及马其顿、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奥地利、黎巴嫩、摩洛哥、巴西、南非、突尼西亚、中国以及美国,他也受邀举办了40余场讲座,包括曼哈顿音乐学院、威廉学院、阿根廷New Docta国际音乐节、哥伦比亚大学、迈阿密大学、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等。同时定期被邀请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Symphony Space、哥伦比亚大学Miller Theatre、大都会博物馆以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演出。


在过去十年中,Dukovski先后委约并在世界各地首演了逾300多首新作品,包括当今众多知名作曲家,如杜韵、黄若、王璐、John Adams、Jonathan Dawe、Michael Hersch、John Corigliano、Eric Wubbles、Helmut Lachenmann等。Dukovski参与录制了逾25张专辑,知名厂牌包括 Deutsche Gramophone, Albany Records, Naxos American Classics, Innova Recordings, Furious Artisans, Non Such Records, Evolver Records, New World Records, Tzadik, Parma Recordings, In a Circle Recordings, Sono Luminus-Dorian and New Focus Recordings.



打击乐:张啸驰


张啸驰,1990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音乐家庭,从小学习钢琴。2001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刘刚副教授系统学习西洋打击乐。曾荣获第一届全国管乐打击乐比赛业余少年组第一名、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比赛专业少年组第一名。


200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修西洋打击乐。2010年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参与为期一年的交换留学项目,期间向 Gert Mortensen等打击乐大师上课学习,并成功在丹麦举办个人音乐会。2011年完成交换项目,回国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并举办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汇报音乐会。


201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曾多次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合作,有幸能在诸多指挥大师:祖斌梅塔、艾申巴赫、马泽尔等挚棒下演出音乐会。2015年二度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攻读打击乐硕士,师从mortensen、Johan、hakon等老师,以满分成绩毕业。2016年1月26日在台北国家音乐厅首演本人创作的双打击乐协奏曲《光影》,获得业界好评。后继续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旭日东升》,民族打击乐协奏曲《英雄》,打击乐二重奏作品《Different Path》,民族打击乐室内乐作品《进击》等。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兼任代理首席。



打击乐:张杨洋


张杨洋,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博士生导师、德国柏林国立“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李飕教授。2014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跟随吕青山教授学习西洋打击乐,201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于2021年以打击乐第一名成绩推免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专业优秀奖学金,荣获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打击乐比赛专业组马林巴第一名、小军鼓第二名、颤音琴第三名、西洋打击乐全能奖等。


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2019年起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常任客席打击乐演奏员,并参加多场音乐季、新年音乐会巡回演出、大型京剧套曲《京城大运河》首演、多次受邀参加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等数十场演出外,长期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乐派交响乐团等交响乐团合作。


2021年6月受德国大使馆邀请参与演奏布兰诗歌获好评。2021年7月参加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英雄的诗篇"音乐会。2021年9月参加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戏曲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21年12月年受邀参加《“古老的回声"中外青年丝路作品展演——“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国际交流活动音乐会》。2022年7月受邀参加三宝先生经典音乐剧作品《世界的尽头》与阿云嘎、沙宝亮、谭维维等音乐剧演员合作演出。2022年9月1日受邀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受到中央领导好评。



小提琴:王温迪


王温迪,中央音乐学院“BOB”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23年管弦系博士生第一名,师从博士生导师张提教授。


曾获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及中国作品演奏奖、中国音乐金钟奖、萨尔茨堡莫扎特夏季学院莫扎特奖、HKIVS/什洛莫·敏茨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二名、“爱丽丝与艾伦诺•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第三名及最佳中国作品奖、两届晨兴音乐桥协奏曲比赛冠军、雀巢杯-BMF青年音乐家奖等国内外大奖;在校期间均为保送并担任过校内所有学生乐团的首席,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


常年受邀参加重大演出,如法国Giverny室内乐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与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如“田野里的圣马丁(St.Martin)”室内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



中提琴:李孟真


李孟真,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专业在读博士,2007年-2013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中提琴教育家王绍武教授至今。2013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2017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研究生;又于202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2012长城国际音乐节协奏曲比赛第三名;2012长城国际音乐节室内乐重奏比赛第三名;2016年全国青年蜂鸟音乐比赛第一名;2019年获第二十九届意大利青年国际音乐比赛“Città di Barletta”弦乐比赛青年组第一名;2017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8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学业奖学金”。2020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级“优秀毕业生”2022年再次获得中央音乐学院“学业奖学金”;2023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皇家之声国际音乐比赛中提琴专业组第一名与唯一一个最佳音乐诠释奖。



北京当代乐团


北京当代乐团成立于2018年秋天,是中国首支职业现代室内乐团。当今的中国、民族乐团、交响乐团缤纷林立,北京当代乐团肩负着自己独特的使命。乐团宗旨是在广阔的国际艺术视野下,聚焦二十世纪以来的经典现代音乐作品,并大力推动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立志成为当代中国音乐新风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乐团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秦文琛教授担任艺术总监。


成立以来,北京当代乐团在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北京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广西东盟音乐周等重要的音乐节上亮相,举办一系列专场音乐会,同时也走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西音乐学院等院校进行当代音乐的推广与交流,演出曲目囊括了如米哈伊、尹伊桑、克拉姆、武满彻、细川俊夫、卡特、库塔克、布列兹、里盖蒂、芬尼豪赫、周文中、朱践耳、叶小纲、郭文景、许舒亚、秦文琛、莫五平、叶国辉、温德青、瞿小松、陈晓勇等60余位中外当代作曲家的作品。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