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赵登山南艺开讲座 告诫学生“学艺先学德”

  11月5日下午,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赵登山老师应邀来到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为该院的师生们讲解了山东筝派的技法及特点,并解析了《铁马吟》等著名筝曲。

赵老师接受南艺校园网记者采访

赵老师接受南艺学生记者采访


  赵老师讲到,山东筝派是中国五大筝派之一,主要流行于鲁西聊城及鲁西南荷泽地区的郓城、鄄城等地。 近、现代山东筝曲主要是由山东地方说唱音乐或戏曲逐渐发展而成的。《凤翔歌》、《上河调》、《寒口垛》等,多为琴书中唱腔曲牌,高自成、赵玉斋等人曾运用《凤翔歌》的旋律改编为《凤翔歌变奏曲》;赵玉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庆丰年》就是运用了山东吕剧的行弦曲;李祖基创作的《丰收锣鼓》则是在山东柳琴戏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而成。赵老师表示,山东筝曲的发展皆与山东的民间音乐紧密相连。
  赵老师说,山东筝曲分为大板筝曲和小板筝曲两类。大板筝曲为有属名的筝曲,属于八板体系,一般8拍一句共8句,第5句再加4拍,全曲共68板,此类乐曲是从山东琴书或吕剧演出后乐手们合乐的纯器乐曲“碰八板”中脱离出来的。“碰八板”是山东地区流行的一种丝弦音乐,其合奏乐器为筝、扬琴、胡琴(或坠胡、大板胡等)和琵琶等。这类乐曲是由四个乐器各自演奏长度、调式一致,而曲调、曲名均不相同的八板体结构乐曲而闻名。由于曲调有所不同形成复调关系而谐和地“碰”在一起,故称“碰八板”,现存的大板筝曲约有三、四十首,无论在乐曲内容或演奏技法编配上都是山东筝派的代表。

  小板筝曲则是民间演奏家将民歌或是琴书的唱腔、曲牌器乐化而来的,旋律以小巧为主,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乡土气浓,活泼而富于歌唱性,不受板数限制。代表曲目如《凤翔歌》、《天下同》等。  
关于山东筝派的演奏技法,赵老师讲到, 由于传统山东筝弹奏时以真指甲(不戴义甲)演奏,造成右手大指小关节快速托劈演奏技法极富颗粒性,旋律常用16分音符连续进行,演奏要求指关节爆发力强,音色浑厚有弹性,造成一种珠落玉盘之效,为山东筝派中最突出的技法。
  另外,由于传统山东筝采用丝弦,余音较短,且风格较为明快、热情,形成按滑音过程较快,Fa、Si音要快速过渡,并多重颤音的特点,左手颤音振幅大,且频率快。

\

 

赵老师演奏示范《铁马吟》

 


  讲座上,赵老师播放了他自己创作演奏的《铁马吟》等几首著名筝曲,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山东筝曲的特点和演奏技法,在重点难点方面,赵老师还亲自在古筝上弹给大家听。
  关于《铁马吟》的创作背景,赵老师讲到, 所谓铁马,是指挂在庙宇庭院屋檐下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出声。有诗云:山峰悄上白云阶,古墙探出菩提叶,莲花座前香火幽,铁马轻声唤明月。赵老师说,1985年,他受文化部指派出访印度,参加国际大音乐节,需要一首歌颂佛家的参赛曲目,由于他的长辈们大多都信佛,所以赵老师很早就接触了有关佛家的很多东西,并且自己也信佛,由于长期的熏陶和积累,赵老师只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创作出了《铁马吟》,并且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赵老师最得意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赵老师和全体师生合影

赵老师和全体师生合影


  整个讲座进行了近3个小时,以赵老师78岁的高龄,实属不易。赵老师说,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学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将古筝这门古老、宝贵的艺术永远继承和发展下去,他还告诫在座的同学们,“学艺先学德”,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就是古筝弹得再好也没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同学们千万不能丢掉。
  著名古筝教育家阎爱华、王小平和青年古筝演奏家任洁也来到现场听了赵老师的讲座。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