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上音非遗传承研修班——孙文妍浙派古筝与江南丝竹

2024年7月5日,骄阳似火,在上海第二个高温日到来之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市江南丝竹、浙派古筝代表性传承人孙文妍在上海音乐学院北楼报告厅为学员们带来了全天的讲授。



首先由孙文妍老师演奏、太极名家叶绍东先生舞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借助此曲对来自五湖四海的非遗传承人表达欢迎。



精彩的开场表演结束后,孙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讲座的第一个主题“概述上海浙派古筝的起步与形成,及它对中国古筝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浙派古筝源远流长,在唐代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沈括对唐代贯休《富贵曲》的评论;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武林旧事》和《梦粱录》中的记载均可看出,早在唐宋时期就已是当时钱塘重要的丝竹合奏乐器之一。明传奇崇祯刊本的《焚香记》中插画也可窥得到了当时民间丝竹合奏乐中筝的使用。明清以来,浙江古筝的发展与杭州摊簧、杭帮丝竹关系紧密,武林筝作为杭摊的伴奏乐器具有重要的角色地位,其中一些善弹古筝的乐人同时也是杭帮丝竹的主要成员,后因战火纷飞,班社被迫解散,弹筝人四处离散。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王巽之先生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开始建立古筝专业。1955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招收了五名第一批的上海音乐学院民乐专业学生(其中有1956年由琵琶专业转为古筝专业的孙文妍)。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民族音乐系,至此浙江古筝落地在上海音乐学院扎根与发展。它首先是王巽之先生带领当时院内学生的孙文妍、项斯华、范上娥,在最初只有5首曲谱的情况下,吸收了西方音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顺应时代潮流,编写了上海音乐学院第一部古筝教程。它其中包括基础练习、练习乐曲、乐曲。1961年10月,递交给了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艺术院校古筝教材会议。经会议比对,确认了浙江古筝被列为我国五大筝派之一。



后易名为“浙派古筝艺术”的浙江筝派虽形成晚,但由于形成于上海音乐学院,其立足点高。在王巽之先生的带领下,经过第二代第三代上海音乐学院浙派古筝传人的共同努力使浙派古筝为中国筝乐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乐器改革。将之前16弦杭滩小筝改为当今使用的21弦筝,并由蚕丝弦改进为钢丝尼龙弦。


2、曲谱整理。通过对《华氏琵琶谱》的整理完善,将当中的《将军令》《海清拿鹤》《月儿高》等乐曲移植为筝曲。


同时对江南丝竹曲目进行移植与扩充,变为浙派古筝独奏曲,如《四合如意》、《云庆》、《凡忘工》、《三六》等。


3、技法革新。通过整理移植《华氏琵琶谱》,如开发出古筝演奏技法:长摇、点指、扫摇等。


4、乐曲创作。《林冲夜奔》、《战台风》、《浏阳河》等乐曲的涌现,扩充了浙派古筝的新创曲目。



浙派古筝的艺术风格与江南丝竹、“华氏琵琶谱”一脉相承。介绍完浙江筝派的源头及发展,孙文妍老师带领学员们进入第二个主题“江南丝竹”音乐艺术的分享。


“非江南山水,不能产生江南丝竹;非江南丝竹,不能衬托江南山水”。由我国著名国乐大师孙裕德先生于1941年创立的“上海国乐研究会”为学员们演奏的《汉宫秋月》、《三六》、《凡忘工》、《云庆》等丝竹乐曲,让来自祖国八方的学员感受到这份属于江南的正宗意韵。学员们纷纷表示,国乐的本质是表达中国审美,在追究技艺、融合创新的同时,更要传承好民族音乐的原貌。



下午,孙文妍老师主要从浙派筝艺演奏中的声响学问题和浙派筝艺守正创新的成果展示两个方面进行讲授。首先提出演奏时如何更好的处理声音的问题。孙老师从声音产生的原理入手,刨析了在古筝演奏时应选择顺应重力演奏的方式,及连通手臂自上而下的六对运动偶连成的一条运动链,从而取得最轻松和最自然的演奏用力,来改善音色。她接着提出可根据不同曲目风格来选择适合的体态与坐姿;及乐句、乐段的演奏应注意气息的调整,使音乐与气息结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之后由王伊老师演示了由上音民乐系主任刘灏教授作曲的《雅歌》及王建民教授创作的《枫桥夜泊》。参加今天古筝演示的还有吴昊、宁玲娟、何小栋、王浩伊四位古筝老师,他们展示了上海音乐学院浙派筝艺发展的新生代风采。



最后孙老师向学员介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科技二等奖“的蝶式筝。蝶式筝是何宝泉老师毕生的心血成果。作为夫人的孙老师陪伴在他身边见证了蝶式筝的诞生。她从“何宝泉与蝶式筝”、“蝶式筝的设计理念”、“结构特征”、“以韵补声的功能”、“在筝乐发展史上的先锋意义”和“蝶式筝获奖流程”六个方面,向观众们介绍了蝶式筝的发明过程,和它的先进性与科学性。随后,宁玲娟老师又演奏了蝶式筝曲《野蜂飞舞》、《哨所之春》。让学员进一步了解上海音乐学院在浙派筝乐人才培养上如何做到守正与创新。



互动交流环节,学员们纷纷上台发言表达上海音乐学院在浙派古筝传播及发展上做出的巨大贡献,老一辈艺术家对于非遗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令人动容。并提出针对今天内容的疑问及困惑,孙老师耐心记录并一一解答。



最后孙文妍老师说:“你们今天聚集到一起就是一颗颗种子,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带回去便会遍地开花。非遗音乐讲究活态传承,它与其他艺术是相通的,都需要加入个人的感受,来获取生命的流动性,这样的音乐才是活的,有温度的!”并且勉励当代青年教师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分享了自己日常摘抄报纸中语录的心得与收获。何小栋老师总结“非遗传承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在技艺提升的同时不要忘记音乐本身的内涵。”(来源:上音民族音乐系 随昕)


评论1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